第二百五十四章 诸事相累
书迷正在阅读:白莲替身他人设崩了[穿书]、始乱终弃了太子以后、诱逃(高H 1v1)、甜妻若水、离婚后,妈咪马甲飒爆了、融爷的仙妻光芒万丈、抱错假少爷团宠而不自知(穿书)、超级战医、花心男主的备胎我不当了(重生)、一不小心攻略了起点渣男(穿越)
现在木匠营,就那么不到百人,事却多的一件接一件,小小的木匠营,现下就有研发组两个。 最早的一个木匠组,李孟羲找人去摸索木轴承该怎么做,看能不能让木匠们给设计一种有轴承的车辆。 第二个研发组是为关羽部制作携行具而集结在一起的,其中技术人员包括一名善长编篓的老人,一名擅长缝制的妇人,还有木匠营的副官鲁犁这三人。 小小的轴承比想象中的难,现在一点进度都没有。 但研发组携行具的开发工作,完成的非常好。 首先是木匠们从一开始的简单的l型木背架,变成了z形,并且最后定形的时候,背架变得很轻巧,卡在肩膀上的接触点做的有弧度,且做的又扁又宽以降低对肩膀的压力。 最终定型的木架弧度自然,背着很舒服。 而携行具构成的另一个部件,用于放被子和杂物的大篓子。 一开始,编筐老人很实在,把篓子编的很密实,很沉。可太沉的话,就不适合作为携行具来用了。 于是在李孟羲的建议下,老人用了其他编法,像是编篱笆那样,用十字编法,编的很稀疏。 再编成的篓子,重量少了三分之二。用于携行具中,减轻了三四斤的负重。 携行具第三个部分,是防雨的袋子,这部分由绣娘柳氏完成的,柳氏缝的第一个袋子,太小,缝的第个二袋子,发现样式有些不对,袋子口在上边,纵然可以把口绑起,然后把袋子口掖起来,防止雨水流入,可袋子虽然扎的很紧,依然会有雨水顺着缝流进去。 所以,需要继续改进。 改进之后,新版的防雨袋多缝了一个布块,在袋子扎紧之后,布块掀起来,然后盖在上面,再把布块上缝一个环形的布扣,系在袋子侧面,于是防雨袋就被盖的紧紧的了,渗不进去了。 到这里,看似很完美了,然而还有小问题,袋子的缝痕如果是在上边,雨水淋到,有可能雨水会顺着缝痕渗到里边。 所以,缝制袋子的时候,缝痕尽可能的放到下面。 至次,改进了数版之后,防雨袋各种细节方面趋于完善。 携行具的木架,装被子的篓子,以及防雨袋,还包括背带,这些部件全都改进了好几版。 总之,携行具研发人员的工作做的很完美,普普通通的匠人们,做出了让李孟羲想上几个月也做不出的优秀携行具来。 最终版携行具的构造确定下来之后,小组处于待拆分的状态。 现在,李孟羲想到了去做烧陶的窑炉,具体技术环节李孟羲不清楚,还得靠专业人员,还得抽调专门的人员组建第三个研发小组。 区区不到百人的技术队伍,就包含了三支研发力量,论重视技术,没有人能超过李孟羲了。 “哥哥,头掉了。”弟弟带着哭腔的声音,打断了李孟羲的沉思。 卧槽!什么头掉了,谁头掉了,李孟羲疑惑。 转头一看,是泥塑骡子的头掉了。 骡子不仅头掉了,而且还被摔扁了,黄泥捏的骡子上还沾了灰土和草根。 一看明白咋回事了,弟弟不小心把泥人掉到地上去了。 “不哭。”李孟羲用手擦去弟弟眼角的眼泪,然后拿过弟弟手中的摔掉头的骡子,放在左手的手掌,右手慢慢捏着开始修复。 弟弟擦着眼泪,蹲在一边眼巴巴的瞪着看着李孟羲把摔坏的骡子再给救回来。 一边给弟弟修复玩具,李孟羲一边问军医,“田卜,你知道陶是咋烧的不?咱要是在车上糊个窑,用木头烧陶,能行不?” “这个……”田卜迟疑了。 烧陶的窑厂田卜见过,但说要把窑放在车上,田卜怎么也想象不出来是怎么放的。 “我家乡烧陶就是用木柴烧的,用木头能行,就是把窑放在车上……车上怎放得下?”田卜疑惑。 “应该可以的吧。”李孟羲答到。 田卜想象不出小型窑炉是怎样的,而李孟羲却知道,一定能行,就是需要时间去糊窑而已。 窑做好,最重要的是李孟羲想把黄泥做的兵人,给烧成小的兵马俑,然后用于推演阵型之用。 黄泥捏了一会儿,李孟羲就把骡子的头给捏回来了。 “这还是坏的。”弟弟指着骡子摔扁的身体的部分,仍不满意。 “晚上再给你修。”李孟羲把骡子塞给了弟弟,他站了起来,狠狠地伸了个懒腰。 此时天色,终于要黑了。 李孟羲就要走,田卜叫住了李孟羲。 “军师,那个伤兵还是只能喂水,醒也不醒,你看……” 军医话说了一半,李孟羲稍愣神,然后立刻反应过来了。 伤兵营现在有一个很棘手的伤兵,这个伤兵脑袋被落石砸到了,脑门偏左,头骨有凹陷,一直昏迷不醒,喂不进去东西。 再不醒来,没有办法给其静脉注射葡萄糖,饿也饿死了。 李孟羲颇觉头疼,他挠着头,眉头紧皱,现在这个情况,必须对伤兵进行开颅手术,可要开颅,需要跟锋利的锯子,锋利刀具,甚至李孟羲所处的那个时代,开颅术甚至能用上电钻。 而今呢,锯子有,木匠营不缺锯子,我的天,锯木头的齿都不全的大锯子去往人脑袋上去锯,这不是救人,这是酷刑。 要是让别人看见,伤兵们吓都吓死了,非伤兵的乡勇们一看见军医拿锯子王人头上锯,吓的万一负伤死活都不让军医给治,那可咋办。 李孟羲不是没有想过贸然做开颅手术的种种后果,然而,人命至重,所有后果加起来,不如一条人命要紧。 “最迟两天,我来想办法。”李孟羲回复了军医。 军医田卜张了张嘴巴,想再说些什么,最终嘴巴又闭上了。 军医想再问的原因是,到现在为止,军医拿不出任何救治办法,他很想问李孟羲说的方法是什么;而让军医疑问堵在口边的却没说出来的原因是,李孟羲素来很有办法,行事更是一言九鼎,既然李孟羲已经说了最迟两日,想出办法,军医愿意信他。 一件事压着一件事,李孟羲可忙了。 义军草创,事情多正常。要是没有事情,那以为着本来该做的事情没人去做,问题反而严重。